找到相关内容1065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华经安乐行义记卷下

    修不戒杀,得寿命长。菩萨摩诃萨行尸波罗蜜时,则为施与一切众生无量寿命。善男子,慎口无过,得寿命长。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,常劝众生,莫生怨想,推直于人,分曲向已,无所诤讼,得寿命长。是故菩萨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265300.html
  • 佛教生态观的特质及其现代启示

    是佛教徒最重要的实践德目,为所有流派所共许。印度诸多国王,都依据佛教的立场而不杀生。中国佛教依据《梵网经》、《金光明经》、《涅盘经》、《楞伽经》等,提倡戒杀。中国仁政的君主,多有敕令禁杀者。《佛祖统计...

    觉醒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5466511.html
  • 论智顗的“生态放生”及其对当代佛教“放生”的启示

    放生”意义,比如佛教徒习以为常的吃素和戒杀不就具有“放生”的意义吗?另外如以花献佛不烧香蜡烛、认养一篇绿地或一棵树、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不可降解塑料袋、不乱扔废旧电池...

    陈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966526.html
  • 武则天的宗教信仰

    谓之度人。度人多者,则可以成佛。故结集既众,乘乱而起,甘嗜杀人,最为大患。尤憎恶释氏,盖以戒杀与之为戾耳。”  显然,吃菜事魔者“度人(杀人)多者,则可以成佛”的教义与法庆“杀十人为十住菩萨”的做法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1166656.html
  • 印光大师论念佛与名号功德

    若遇一切人,但教以各尽伦常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戒杀放生,吃素念佛;则泯而无迹,彼此不妨职业,不耗钱财。似乎人之受化易,而己之担负轻,而佛法之流行,又易普遍也。  上而清庙明堂,下而水边林下,得其可语之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667015.html
  • 试论印光大师与太虚大师之思想差异——以近代佛教面临之困境及其改革发展为背景

    全书》外,还有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直讲》 、 《放生杀生现报录·戒杀放生各文合编》 、 《纪文达笔记摘要》 、 《历史感应统纪》、《寿康宝鉴》、《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》、四大山志、《净土...

    周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267848.html
  • 亲友书释·白莲鬘

    种善业与三道此十种指是的身体戒杀、断不予取与不邪淫三种,语言杜绝妄语、离间语、粗语与绮语四种,意断绝贪心、害心与邪见,而应当恒常秉持正见。虽说不是自性罪,但能使诸根威力减退的各种各样美酒也要一并杜绝。...命;精进修道为正勤;念念不忘为正念;一缘安住为正定;将所证悟之义传授他众为正语;圣者戒杀等为正业;说法等语言以正确发心驱使,为正思。上述此等即为八正道。依靠此八正道能断除所断,现前解脱,因而为圣道。...

    麦彭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0470265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一)

    去断,善的方面要努力去修,凡是有利益人的事,要努力去帮助人。其次要戒杀放(P238)生,要食斋持戒,要多多礼佛持咒,多求忏悔。这样做去,不但不会短命,连病苦也会没有了。所以要得到精神康健,这就要精进。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370430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态主张初探

     注 九:见《大正藏》卷16,页561下。  注一十:如Padmasiri和Sivaraksa两位先生就持这种看法。见  于君方:(戒杀与放生一中国佛教对于生态问题的贡  献)的引述。(该文收入...

    林朝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270804.html
  • 南唐三主与佛教信仰

    晚膳,始复常珍,谓之『半堂食』。」[35]  后主信佛深受烈祖和中主的影响,加上天性仁厚,好生戒杀,以及后来遭遇困阨,因此信佛的程度更过于他的父亲和祖父。后主信佛笃诚,中年 ( 三十二岁,968 ) ...

    陈葆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0470895.html